
甘肃兰州一中2018-2019年12月高二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(3),兰州一中 2018-2019-1 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一、现代文阅读(36 分)(一)论述类文本阅读(本题共 3 小题,共 9 分)1.(3 分) B (A 项,原文中的“其中有些因素”指文人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,不是除“文人们自觉努力”外的“其他因素”。C 项,“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,欲革新 政治先改革文风”说法错误,原文“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,从开国之初 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”。D 项,以偏概全,原文中说的三次重 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,且其“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,核心内涵 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,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”,选项中的“宏博气象” 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。故选 B)2.(3分)C (C 项,文章引述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是为证明“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 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,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 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”。故选 C)3.(3分)D (D 项,“只要……就”说法绝对,“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”需要很多因素与条件,“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”只是其中之一。故选 D)(二)文学类文本阅读(本题共3小题,共15分)4.(5分) C E(选C得3分,选E得2分)(A.没有留恋慰藉的意思;B.花是全文线索;D.没有期盼)5.(5分)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,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尸体的情况下 了;(3分)是日军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。(2分)6.(5分)(1)花是美好的象征,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,花成为全文的抒情线索;(2分)(2)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,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;(2分)(3)花仍在盛 开,少女已惨死,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。(1 分)二、古代诗文阅读(49 分)(一)文言文阅读(本题共4小题,共19 分)7.(3分) B(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)8.(3分) C(A 晚唐 B 奉旨填词的是柳永 D 庄子不是老子学生)9.(3分)B(一起举荐不对)10.(5分)(1)学生们很多都说杜牧为人放纵旷达,不拘小节,但是我恭敬地按照您的指教,不敢改变。(加黑词各 1 分)(5 分)(2)秦始皇喜爱奢侈,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。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,像泥沙一样挥霍却毫不珍惜呢?(加黑词各 1分,句式1分)(二)古代诗歌阅读(本题共4小题,共20分)11. (3分)D(陆游以诸葛亮自况,立志北伐恢复中原)12. (6分)不同点:①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:《蜀相》着重诸葛亮的“功盖三分国”,“天下计”“老臣心”(1分)《书愤》着重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,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 已”(1分)②个人情感:《蜀相》,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,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 己不得重用、壮志未酬的痛苦;(1分)《书愤》陆游以诸葛亮自况,渴望北征复国,建立功业。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 志,抒发了壮志未酬、功业未成的愤懑。(1分)③写作手法:《蜀相》借乐景抒哀情“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”;(1分)《书愤》用典、白描、对比。(1分)13.(5分)A C (选A得2 分,选C得3分)( A 项,“形成对比”错,应理解为为抒写别 情作铺垫;C 项,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)14.(6分)上片回忆往事是..略